又是一年畢業季,人工智能(AI)相關人才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在企業展位和高校雙選會上,“大模型研究員”“算法工程師”等AI相關崗位以誘人薪資虛位以待。
當下,AI技術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經濟社會運行,正在重塑職星空体育官网登录業版圖。
一方面,AI給就業帶來一定沖擊。與人類歷史上的工業革命不同,此輪AI浪潮的發展,不僅導致部分重復性體力勞動被替代,還開始影響傳統意義上被視為“安全區”的腦力勞動。人工客服、生產線上的工人、傳統的汽車駕駛員以及曾經吃香的原畫師、翻譯等,都在擔心被AI搶走飯碗。
另一方面,AI既促進了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不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如“人工智能訓練師”“數據標注工程師”等一批新職業,打開一片廣闊的就業“新藍海”。某招聘網站近日發布的《智駕和機器人領域人才洞察》報告稱,2025年4月,智駕和機器人領域的新發崗位數量較2024年1月增長了28倍。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對AI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將達600萬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達400萬人。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們要理性看待AI與就業的關系,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應對挑戰。要看到,當前AI崗位面臨大量人才缺口,與此同時,部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卻無法達到崗位要求,“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的結構性就業矛盾在AI領域尤為突出。因此,我們要扎實推進AI教育,加快構建完備的“AI+”適應性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適銷對路”的AI復合型人才。要強化AI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教育培訓適配性,促進勞動者能力提升和就業轉型,為普通人鋪就穿越“技術風暴”的“緩沖帶”。
同時,我們要加強科學研判,完善應對預案,穩慎把握AI替代勞動力的范圍、力度、節奏,並深化就業公共服務,加強社會保障和失業救助。比如,可由政府或相關機構以公益形式,為中低技能勞動者提供工業機器人操作、數據採集等實用課程,針對被替代人員制定更加靈活的社保繳費制度,加強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權益保障,等等。
歷史經驗表明,技術進步最終會通過擴大經濟規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AI不是就業市場的“侵略者”,而是生產力躍升的新引擎。深挖AI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潛力,助力勞動者實現技能和價值躍升,就能用就業創造效應減緩就業替代影響,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
從牧場到餐桌,我們的每一滴牛奶,都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我們的每一次舉杯,都是“國奶自信”的鮮活注腳。…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李棟)12日上午,以“糧安天下聚合力、產銷融通促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遼寧沈陽開幕。 自2018年起,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已在黑龍江、河南、福建、吉林、湖北等地成功舉辦六屆,在推動產銷合作、活躍市場流通、促進消費提質升級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形成品牌體系,輻射帶動效應明顯。…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