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AI泉城”赋能行动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对接活动在济南举办。活动现场,发布济南市首批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和济南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60个大模型。
活动现场,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济南市首批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和济南市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第二批60个大模型。场景需求清单汇集首批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聚焦了农业、工业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社会治理等7大领域,涵盖面广、针对性强。其中工业领域28个、公共服务领域24个、生活服务领域20个。这些场景为我市各行业提供了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的契机,吸引着全国人工智能企业参与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济南广泛应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项目。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王冲鶄表示,人工智能的价值,终究要落到场景应用上。今天集中发布的首批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既有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清单”,也有企业技术攻关的“攻关清单”,更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清单”。济南市致星空体育智能科技力于通过开放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转化为真实可感的落地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此次发布的济南市第二批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60个大模型,来源于国家网信办新增备案的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产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重点监测大模型产品以及入选省级典型应用案例的产品。从行业分布看,工业领域持续领跑,共15个,占比25%;数字政府领域11个,占比18.3%,新增政务大模型、公共安全等场景;农业领域8个,占比13.3%;医疗健康领域6个,占比10%,新增中医、传染病监测等特色方向;交通、司法、传媒、能源、金融等其他领域共计20个,占比33.3%。
据悉,此前的6月6日,“智汇生态—AI共创未来”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在济南举办。会上,济南市发布首批大模型推荐目录,包括120个大模型。相继两批大模型推荐名单的发布,充分体现济南大模型产业正沿着“技术突破—场景验证—规模应用”的路径稳步前进。
近年来,济南市充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同建战略优势,把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482亿元,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评估显示,济南位列2024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第八位。
算力方面,拥有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浪潮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一批算力集群,算力规模位居全省首位。截至2025年5月,全市算力总规模达到5290PFlops,其中,智能算力规模4599PFlops。
算法方面,纳入全省重点监测范围大模型企业62家,占全省总数的45.6%,11个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占全省总数的64.7%),45个大模型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占全省总数的55.5%),均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应用方面,累计征集和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700余个、解决方案800余个,覆盖17个行业和600余家企事业单位。
政策方面,相继出台《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济南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和50亿元专项基金,全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许凯)